華嚴與法相宗、與瑜伽師地論的關係

【問】: 請問華嚴與法相宗的關係,與瑜伽師地論的關係?

【答】:

儘管《華嚴經》是法相宗的根本經典(六經十一論,華嚴經是第一位),但它是從華嚴經和法相宗的行法指歸上去建立關係的,非從經本上看。從經本上來說,《華嚴經》和《瑜伽師地論》,沒有直接關係,但二者所要到達的目標是一樣的,使用的方法是一樣的:

一是在有法中建立的;二是基於般若智慧的演說方式 。

如果從一般見性的角度講,自性能生萬法,具足萬法。這是從到達見性位得無生忍的角度來講。而這兩部經論所要解決的是自性「如何」能生萬法,「如何」具足萬法,「怎樣」生起萬法。

《華嚴經》是從諸法生起的角度說,從本體的角度說;法相宗是從智慧應用的角度說。比如《瑜伽師地論》,很多人都是從這部論的內容上來學, 卻看不到彌勒菩薩、無著菩薩背後所使用的方法。

如果把《華嚴經》和《瑜伽師地論》都看作是一座宮殿,《華嚴經》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座宮殿的結構、設計;《瑜伽師地論》讓我們看到這座宮殿的作用、內容。

但是如何建造這座宮殿,如果對當初龍樹菩薩、彌勒菩薩、無著菩薩是如何建造這座宮殿,使用了怎樣的材料,以及怎樣設計、加工的過程,如果都看不到,我們修行者只是從可見的內容和經典的格局去學習,那就頂多復製一座同樣的宮殿。反之,若從龍樹菩薩、彌勒菩薩、無著菩薩的思想方法入手,從他們設計建造這座宮殿的模式和過程入手,那就不是簡單的復製這座宮殿,而是可以建造我們自己的生命成就。

我們這次學習《華嚴經》的模式是爭取把它背後的內容詮釋展示出來,若背後的內容掌握了,前面經文部分的意義自然就顯明出來了。因此我們銷文的工作很少,主要集中在經典結構所詮釋的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上。